尽管美以之间是非常密切的盟友关系明珠国际,但对于以色列来说,维持并深化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依旧非常重要。
【中国外交部官员会见以色列新驻华大使】
日前,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会见了以色列新任驻华大使贝以理。据中方发布的新闻稿来看,在此次会面中,以色列驻华大使将重心放到了推进中以合作一事上。贝以理说,以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,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还主动表示“希望深化多领域互利合作”。
对以色列来说,中国依旧是重要的合作伙伴。以色列的经济实力说起来并不算弱,但再强的经济实力,也架不住连年不断的战火消耗。
2023年以来,以哈冲突全面升级,大量炮弹、武器的消耗让以色列的国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“干瘪”。据以方财政部数据,光是军事开支这一项,每个月就得狂砸数十亿美元,其财政赤字在近几年更是疯狂飙升;再加上社会动荡、投资锐减、旅游业“腰斩”等情况,以色列的经济正面临近十年来最严峻的局面。
可能会有人说,以色列有美国做后援,不用担心。但要知道,美国自身经济都是一塌糊涂的情况,而特朗普更是“精于算账”的代表人物,之后是否还会继续往以色列这个“战争黑洞”里砸钱,谁也说不准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明珠国际,中国无疑成了以色列最想抓住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别忘了,中国可是以色列的第二大贸易国。从2013年到2022年,双边贸易额翻了一倍有余,2024年经贸总额达到了227亿美元,且主要集中在技术、农业、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领域。对以色列来说,中国不仅是买家,更是能投资、能落地、能技术转化的“实用型伙伴”。
【连年战火让以色列经济同样遭受重创】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新上任的贝以理才一上来就主动示好,话里话外的急切之意藏都藏不住。
面对以方的“热情”,中国当然明白其中含义。但刘彬的回应却很有意思: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及中以之间的情谊,立刻承诺推动合作,也没有在经贸方面“顺水推舟”,而是把重点转移到了中东局势。
刘彬明确表示,中方高度关注中东局势,并着重强调“武力没办法带来和平,只有谈判和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”。短短一句话看似普通,实则耐人寻味。
一方面,这是中国一贯的立场,强调和平、反对动武,是对中东和平秩序的关切;但另一方面,这也是对以色列当前政策的一种“温和提醒”:如果你一边打仗、一边希望中国投资合作明珠国际,那未免有点“两面下注”的意味。
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当然不会因为合作利益而放弃对地区和平的坚持立场。中方这句“语重心长”的话,其实已经把态度表达得非常清楚了:想谈合作,可以;但你得先给我一个“稳定的大环境”。
事实上,以色列寻求与中方深化关系,不仅仅是出于经贸层面的考量,最重要的是想借助中国的影响力为自己“背书”。
过去几年,中国积极推动在中东斡旋外交,成功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大和解,赢得了地区广泛信任。而以色列呢?在中东相对“孤立”,加沙战争更是让它在全球范围内声誉受损,尤其在全球南方国家中,形象大打折扣。
【中方在联合国点名谴责以色列】
对于以色列来说,如果中国表态愿意与其积极合作,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国际形象上都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。但关键在于,合作不是以色列单方面就能说了算的,最终还得看中方愿不愿意。
诚然,对于中国来说,与以色列合作也是有好处的。但必须说,以色列在加沙以及在伊以冲突中的表现,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。
就拿此次伊以冲突来说,以色列多次越境打击、定点暗杀,直接对伊朗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,这已经不是“自卫”这么简单的事,而是赤裸裸地违反国际法,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动作。
这样的行为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批评,中方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点名表达严重关切,态度明确。但遗憾的是,以方似乎一直没把这当回事,听归听,做归做,依旧按自己的节奏在中东搅局。这种“我行我素”的风格,不仅给本地区带来麻烦,也让人很难在合作上产生真正的信任感。
更何况,美以当前已经被紧紧捆绑到了一起,在眼下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与以色列合作的风险显而易见。
中以之间,合作从来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信任和责任能否匹配。中国不会拒绝合作,但也不会为短期利益牺牲对和平的坚持。谁真正为地区和平着想,谁才配得上中国的“点头”。
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